疾病資訊

耳膜是一塊指甲般大小由三層細胞組成的薄膜分隔外耳道及中耳。耳膜上還連有有槌骨將耳膜的振動放大並傳到內耳。由於耳膜是只有指甲般大小,在這麼細小的地方動手術對歷代的醫生都是一個十分大的挑戰。
 
從前在未有抗生素出現的年代,有很多病人,尤其是小朋友都會因為急性中耳炎引發乳突腔(Mastoid cavity)含膿再併發為腦膜炎,腦含膿,細菌入血引致死亡。所以當時的耳科手術以拯救生命為重點,並不考慮功能性的修復。
 
隨著抗生素的出現,使因為急性中耳炎引致併發症而死的病人大大減少,耳科手術的漸漸由拯救生命演變為控制發炎及修復聽覺功能為主。再加上顯微鏡的發明,使醫生可以在顯微鏡下清楚看見耳膜並以雙手進行手術,使從前像遙不可及的鼓室形成術(tympanoplasty superiorereplica.com)變成耳科最常進行的手術。
 
現在,要進行耳膜修補手術的主要原因為慢性中耳炎,即是俗稱的穿耳膜。手術可以是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進行。視乎病人耳膜破損的大小、位置,耳道是否彎曲狹窄以及手術醫生的習慣,開刀的位置可以在耳殻的前方或後方,有些情況甚至可以直接在耳道內進行手術。由於身體並無多餘的耳膜組織可以用作修補耳膜的材料,醫生需要取用其他的物料作為材料。從前通常使用人造的物料,例如橡膠,紙張等等。在四百多年前甚至有醫生曾使用豬的膀胱作為材料。今日,因著知道會有傳染疾病及組織排斥的風險,醫生絕大多數會使用病人自身的組織作為材料。現在常用的材料為顳肌筋膜(Temporalis Fascia),其他常用的材料為軟骨膜或軟骨等等。在顯微鏡下,醫生將耳膜破損的位置處理過後,放入小塊筋膜,確定能遮蔽穿孔的位置後,醫生再放入一些會自行吸收和溶化的敷料用作固定筋膜位置,手術大致完成。經過幾星期的時間,病人本身的耳膜及植入的筋膜會自行癒合,手術便告成功。
 
有些病人因為慢性中耳炎破壞了耳骨,即使耳膜修補後仍然有失聰的情況,這類病人可考慮同時進行聽骨重建手術,使用病人自身的聽小骨或人造耳骨,將完整的耳膜重新連接到內耳,希望能夠恢復聽力。
 
當然預防勝於治療。大部份的慢性中耳炎都是由急性中耳炎演變而成的。由於小童是中耳炎高危病人,當小朋友有發燒及耳痛請盡快帶小朋友往醫生處診治,盡早治療,控制病情,以免耳膜破損而要進行手術。
返回